3月27日,深圳金沙湾项目应急储备用房完成改造,顺利通过验收交付。金沙湾项目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此次为深圳市提供100间应急储备用房,用于有效应对建设工地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筑牢建筑工地疫情防线。
闻令而动,快!
“一周内完成100间应急储备用房的改造工程”!3月20日,接到深圳市建设工地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下达的搭建应急储备用房《任务令》后,中建四局南方分局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了广州分公司深圳金沙湾项目部。3月21日,中建四局南方分局副局长赵忠在项目部召开全体参战人员会议,对应急储备用房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要求、再落实。广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朱成益、项目经理单慧鹏当即表态:“有信心、有决心按时完成任务,展现央企担当!”项目部闻令即动、跑步进场。项目班子立即对搭建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组建应急储备用房建设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紧急编制《应急储备用房建设方案》,将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工人生活区划定为重点区域,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对原有设施进行改建、转换、提升。
历时7个昼夜,项目共完成100间应急储备用房的改造工程,包括54间厢式板房、46间活动板房,提供床、热水、网络、便携式马桶等基本设施,同时配备了全新的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等。
在全体参战者的共同努力下,这场与时间的赛跑,终于胜利落下帷幕。
用工短缺,难!
该项目2021年10月已基本完工,工人早已撤场,光靠16名管理人员根本无法完成搭建任务。3月18日,深圳市还未完全解封,只有盐田、坪山、光明、大鹏、深汕5区恢复运行,这意味着,用工只能来自于这份“白名单”。第一批工人进场了,只有区区8人!“来了就是深圳人,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使命必达!”情急之下,项目经理单慧鹏连夜给劳务分包商负责人挨个打电话组织工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批又一批工人陆续扎进了工地,最高峰时,大约50名工人并肩作战,覆盖了电焊、泥水、油漆、水电、安装等多个工种,一派热火朝天的战斗场面。
物资紧俏,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根据深圳市住建局相关部署,深圳市首批计划建成2000间应急储备用房,一时间,吊顶材料、板房配件等成了深圳建筑市场上的紧俏物资。市场上买不到,项目部只能想方设法寻求帮助,联系生产厂家、协调其它建设工地……在多方筹措下,最终,应急储备用房改造的相关物资全部到位,为项目如期完成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志愿服务,暖!
3月,正值深圳雨季。项目所在区位靠山临海,天气更是变幻莫测,时而阴雨绵绵,时而大雨滂沱,“干了几天活,下了几天雨。大雨干室内,小雨抢室外!”项目安全总监何国勇不由苦笑说:“每天冒雨施工,衣服鞋子都湿透了,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来不及换衣服,就这么穿着,干了湿,湿了干……”
实际上,在这场战斗中,金沙湾项目的管理人员既是战斗员,也是保障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项目所有进场工人落实“一人一档”疫情防控方案,并一律封闭式管理,与管理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人师傅们快节奏、高强度的劳动,管理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主动组成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按时按点将一日三餐送到工地,送到每一位工友手上。“让工友少走动、多休息,干起活来更有劲!我们多跑几趟也甘愿。”维修板房、更换吊顶、安装水电……多点任务面同步推进,昼夜交替、争分夺秒,密密麻麻的任务清单上,每一条“已完成”,都是给予一线“战士”最大的慰藉。
7个昼夜,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是那么漫长,又那么短暂:“每天干14个小时是工作常态,最忙的一天我们从早上7点半干到了晚上12点!”项目经理单慧鹏轻描淡写的话语里透着别样的坚定:“我们不敢休息!也不能休息!我们在跟病毒抢时间”!
在深圳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华南建设公司闻令而动,迅速吹响“集结号”,冲锋在前,抗疫战场显担当,构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文/吴琼 图/林为诚)